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!

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

乐读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《怀璧完结+番外全文最新》在线阅读 > 正文 第41章 中山狼99

第41章 中山狼99

伊人睽睽 2022-09-02

  晏倾问:“蜀州的税也交齐了?”

  员外郎疑惑地看他一眼:“我不记得蜀州欠税,大约是交齐了吧。”

  晏倾轻声:“不对呀……”

  按照他上个月从蜀州回来的印象,他不觉得蜀州今年有能力交齐税额。蜀州不提富裕,许多百姓连庄稼都是一笔糊涂账,再加上干旱炎热……怎么可能赋税却不亏钱呢?

  晏倾对员外郎说:“郎君先不要想着饮酒取乐的事了,我与郎君去一趟户部,重新清点一下今年的税吧。”

  周围的官员们齐齐失声:“……”

  户部员外郎的喜色也僵在了脸上。

  员外郎声音都一哆嗦:“晏少卿,你这是什么意思?难道怀疑我们弄虚作假?这钱是实在的,我们没有贪啊……”

  晏倾沉静:“只是有些疑问,需要证实一下,郎君不必紧张。”

  这位户部员外郎的喜色没有维持一刻时候,被迫和晏倾一同回户部重新点税。户部中忙碌的官员们看到这位员外郎把大理寺的人带了进来,一个个齐齐哆嗦,瞪着员外郎:什么意思?

  刘员外有苦难言,只好哭丧着脸和晏倾一起去查税。他清点这些税额,见晏倾只拿着蜀州的税款在看,心里微微放下来。

  晏倾问他:“蜀州今年的税,似乎比往年交的还要多。”

  员外郎回答:“自开国以来,蜀州没有一年欠过税。毕竟这是陛下和宰相当年照看过的地方,那里的官员和百姓都淳善无比,这是陛下之功。”

  晏倾不置可否,问:“最近蜀州有什么邸报报于中枢吗?”

  员外郎叫苦:“我只是一个户部小小员外郎……少卿饶了我吧。”

  而晏倾已经对蜀州的事心生疑问,他不再留户部,而是前往中书省,想拿到关于蜀州最近几月向中枢发来的文书。中书省见是大理寺官员,以为对方是来查案,便尽量配合。

  于是晏倾在中书省的府衙查看文书时,发现蜀州上个月向中枢报了一件事——

  蜀州有军叛乱,刺史与节度使及时查明,尽杀叛逆者。叛乱之后,节度使重新收编军队,蜀州重新恢复太平。

  这个文书发来的时候,是六月下旬。彼时,距晏倾离开蜀州不过大半月。

  中枢为此嘉奖蜀州及时平叛内乱,为节度使和刺史表功。

  晏倾眉目皱得更深,觉得这个叛乱和那个没有欠税的消息加起来,联合起来看,几乎可以认定,蜀州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。他甚至疑心,自己之前在蜀州时遇到的那些官员,这一次会不会正好在“叛乱”之中被杀。

  心有疑问,不可放任。

  晏倾当即拿着文书去兵部,要求调看兵部关于这场叛乱更详细的记述。

  一整日的时候,晏倾往返于朝廷六部之中,和各部官员周旋,总算拿到了关于蜀州的所有讯息。这不可能毫无牵连。

  这半年来,蜀州发生的事未免太多——

  宋明河叛他之后,蜀州的“小锦里”当家人畏罪自尽;

  徐固是从蜀州离开大魏的;

  蜀州六月发生军人叛乱,军人杀百姓,后被长官直接就地处死;

  而气候炎热干燥,百姓的田地问题没有得到全部解决,在这样的气候下,蜀州今年的税额居然不拖欠;

  再往前看,蜀州竟然从未拖欠过税额。

  而这是不对的。

  晏倾微微闭目,回忆自己曾经做太子羡时,看到的每年蜀州的纳税额。蜀州因为山势地形之故,多困苦、贫穷,那时候蜀州每年都需要朝廷特意关照,才能运持。

  纵他治国不当,纵他不是合格的理国者,蜀州前后的差距,也不应当差出这么多。

  难道仅仅因为当今陛下和宰相曾经在前朝时任职过蜀州,大魏开国后,蜀州的变化就如此大吗?大的超脱了它本身地形的限制。

  黄昏之时,晏倾依然没有离开皇城一步,直接进宫去找陛下,向陛下报告此事。

  --

  黄昏之时,徐清圆没有等到晏倾。

  只有晏倾的侍卫风若跑来告诉她们:“我家郎君今日一整天没有离开皇城,恐怕是办案太忙了。娘子不如不要等他了。”

  徐清圆点点头。

  风若舒口气。

  他对于晏倾和徐清圆的关系,一直抱持一种矛盾心态。他希望郎君身边能有一个女郎陪着,但是他又不希望那个女郎是徐固的女儿。

  他希望晏倾可以好起来;只是如果让他好起来的人,不是徐清圆,只是长安城中随意一个贵族女郎,就好了。

  兰时送风若出去,回屋的时候,看到女郎伏在案上写字。

  兰时有些不悦晏倾的爽约,徐清圆却温温柔柔,让兰时与她一道,和她出去挂灯笼。

  兰时憋着气,端着杌子出了家门。徐清圆踩着杌子仰头,将大红灯笼挂于门旁。她又将自己方才写好的字条,挂于灯笼下。

  兰时:“你写的什么呀?”

  徐清圆捂着手,被她扶着跳下杌子,微微一笑:“没什么。只是写了我去了哪里……万一晏郎君出宫后来找我们呢?”

  兰时:“你没听风侍卫说吗?人家大忙人,不会来的。”

  徐清圆说:“兰时,你不能这样嘲讽人。晏郎君是朝廷大官,必是有政务才绊住他。难道你希望朝廷的官员,都如我们早上遇到的那个小吏一样,只关心自己的包子,不关心自己的职责吗?

  “有晏郎君这样的官员,身为小小百姓,应该庆幸,体谅呀。”

  兰时努嘴:“那你挂什么灯笼?哼,你就是脾气太好了。”

  徐清圆拍一下她的手,让她不要胡说。而无论晏倾来不来,她今夜都要和兰时出门,和这世间所有女郎一样,去过七夕。

  她不留于原地等他,她有自己要去的方向。她好奇这座辉煌的长安城的意义,她千里迢迢从云州走到这里,她正要好好地了解这里。

  只是也怕他担心。

  留一纸条罢了。

  别的也没什么。

  徐清圆披上斗篷,和兰时登上马车,回头望一眼门前悬挂的红色灯笼。灯笼下的白纸黑字在风中摇晃,她轻轻抿唇,放下帷帘。

  --

  晏倾走出陛下的寝舍时,拿到了陛下要他悄然离京、暗访蜀州的密旨。

  他立在宫殿前,看着满天满地漆黑中,华灯悠悠然,一点点亮起。整座皇宫如同火凤凰般,徐徐燃烧。

  他扶住长栏,看得有些怔愣,一时间分不清今夕何夕。

  隐隐约约中,好像看到了病弱的父皇和他一同站在城楼上观灯,父皇咳嗽着和他说:“这就是长安。清雨,你要好起来,才能守好这片河山。”

  一阵冷风吹过,青年的红色官袍贴身而扬,寒潭红血般艳而夺目。

  从后上前的宦官一咳嗽,晏倾回过头,看眼宦官。

  他眼中静黑的湮灭一切的暗意,带着深渊的窒息,让宦官一愣。

  宦官陪笑:“少卿这边走,奴送您出宫。”

  晏倾仍有些恍惚。

  他说:“今夜宫里点了很多灯。”

  宦官边陪着他出宫,边笑着说:“今夜是七夕,一会儿陛下还要去兴庆宫,与民同乐呢。”

  七夕……

  晏倾心中喃喃自语,蓦地彻底回神,想到了今日是什么日子,有谁在等他。

  他脚步一下子匆忙,向宫外疾奔。离宫前,他忍不住想着宦官的话,向兴庆宫的方向望了一眼——

  那里灯火已经点亮,影影绰绰的宫人身形映在飘飞的帷幔上。

  兴庆宫是离宫外最近的宫殿,皇帝站在兴庆宫中,就可以看到宫外他的子民如何生活,听到各处府衙的办公声,从王府传来的管弦丝竹声。

  灯火昼夜不息,自昏达旦。

  晏倾走过兴庆宫,隐约听到些过去的笑声、说教、叹息、快乐。而他必须劈开过去的幻影。

  --

  皇帝在兴庆宫中喝茶,内宦通报后,一个人从帘后走来,穿着常服。

  赫然是宰相林承。

  皇帝笑着向宰相招手:“子继啊,过来坐。傍晚时朕被一些政务缠身,到现在才有与民同乐的机会。朕可是遵守咱们少年时的约定,这样的日子,从来不忘你啊。”

  林承笑着走向皇帝:“臣老了,不如陛下精神好了。”

  两个中年男人都带着感慨、皱纹、努力释放的善意。

  君臣之间的友情不同于世间大部分友情那样经久不衰。

  皇帝不会告诉宰相,在宰相来之前的一刻,晏倾刚拿着他要求彻查蜀州的旨意走出皇宫;宰相也不会告诉皇帝,上个月蜀州发生的那场叛乱并不寻常,蜀州早已不是他们少年时立志起步的蜀州。

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!乐读小说网

章节 设置 书页

评论

上一章 | 章节 | 下一章

章节X

设置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