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!

乐读小说网分类书库

乐读小说网 > 都市言情 > 《我靠农业系统在古代当国师完结+番外完整版》在线阅读 > 正文 第90章159

第90章159

春狂 2022-10-21

  而且陈家的条件也还算丰厚, 看得很多人都不由得心动, 有些人家甚至盘算着,让家里的老娘或是长女照顾家里, 妻子去布庄做事。

  如此一来, 家里便能赚到更多的钱,有两个人能做事了。

  总之, 这些人家都各有心思, 不一而足,但总是想着能从中得到最多的好处的。

  不过那种性格强势又极为短视的人也不在少数,这些人自然是不愿意家里女眷跑到外头去的,那算什么样子呢?到时都出去了, 还有谁能照看家里?那岂不是都乱了套了。

  姜虞自然也知道会有这种情况, 但她能做的其实也很少, 毕竟在她看来,自己在这个世界恐怕待不了很久。

  即便她现在的声名极盛, 若是强行下什么命令的话, 这里的百姓自然是会听从的, 但那也不过是一时之功。

  如今她在还好,其他人或是因为畏惧崇敬她,对于姜虞的话,自然是言听计从的。但她要是离开了,也就相当于很多变法的人身死政消一般,留下的东西也很快会失了它原有的效力。

  她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改变此地民众固有的观念,这些移风易俗往往都是需要很长时间,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的。

  在姜虞看来,她不过是这里的过客而已。

  但即便如此,她也想留下点什么。因此,在知道陈老爷逐渐发展布匹生意,开设了许多织室的时候,她便联想到了近代纺织女工的兴盛。

  她推动这些事情,愿意出钱雇佣有经验的织娘们教导学生,让各地知识多多雇佣有织机经验的女子,也是希望他们能有一个赚钱的出路。

  毕竟对于古代女子来说,她们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,也就没有了足够的底气,才会在出嫁之后依附于夫家,即便挨了打受了骂也无处可去了。

  如今这个机会,虽然比不上近现代那会儿能让很多年轻女子独立生活,但起码让这些女子有了一个赚钱的来源,这样在家中说话的分量也能重一些。

  再退一步来说,也能改善她们在家中的境况,只凭着她们能赚钱这一点,想必家中也不会再那么为难她们了。

  当然,这不过是姜虞所想的最好的一种情况了,其实当真实行下去,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这都是说不准的。

  但这起码给了她们一种选择,即便自己过不了多久或许就要离开此地,她也不是什么真的神仙,不能保证这一定能影响到她们什么。但这段时间里,她总是会尽自己的力帮上一把的,日后的事,就留待日后再说。

  ……

  今年那些领了朝廷发下来的粮种回家的农户们,原本一个个心中都有些忐忑,虽然这些官府发下来的种子看上去一个个都颗粒饱满,打眼一看就知道很不错,但谁让那些劝农官们,将这稻种的产量说得天花乱坠的,让他们的都不禁怀疑起来。

  他们翻来覆去也没看出来,这东西和自己平常种下的那些到底有什么区别,不过就是看着品相好了些罢了。

 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对于那些官吏的话倒是言听计从,总觉得这些官老爷都是大人物,他们说的话肯定是没有什么错的,都是金口玉言。

  不过不管怎样,在那些官吏一次次的强调下,以及他们素来对粮食的看重,他们还是对这一季的收成极为上心的,心中也不由得暗暗升起了一丝期盼。

  虽然那些大们说的话天花乱坠,有些夸张了,但是万一真能实现个几分,对他们来说就已经极为心满意足了。

  他们甚至也不求多的,只希望能平平稳稳有个好收成,要是能有丰收年份那样的高产的话,对他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,再多的,他们也不敢想了。

  然而随着日子慢慢过去,这些农户们也极为惊喜地发现,田地里的稻禾看上去确实要比往年还要厚实沉重,看起来就是丰收的样子。

  随着田里的苗开始抽穗生长,变成一片青绿的模样,这些农户们每日上田里看看,都喜得见牙不见眼的。

  他们都有些不敢估计,今年的收成会怎么样,难道真的会像那些大官说的那样,能翻个好几番吗?那也太不可思议了些。

  话虽如此,但是这些人对于劝农官的看法却又暗自变了不少,看来这些人能当上大官,还真的是有原因的,看他们拿出来的这些种子,明明长得和自己以往的差不多,可是在他们手里的就是能获得好收成的神仙种子,那可真是太不一样了。

  怪不得这些人能当上大官呢,说不定就是祖上也有什么奇遇呢?不然怎么会跟他们这样的升斗小民如此不同呢。

  这样想着,他们的态度也就更加恭敬了几分,对待田地里的庄稼也就更小心了,毕竟这一回说不定就能有一次难得的好收成,他们可不能功亏一篑了。

  而且他们也许就只能碰上这么一回,等来年说不定官府就不会直接发放这些粮种,反倒要他们花高价买去了,他们可要好好珍惜这一年的收成。

  很多南边水源丰富的府道,在农官的劝告下,许多人家也尝试性地在水田里养了鸭子,这些人家都是家中本就养了鸡鸭的,这一回不过是听了官员们的话,试试看罢了。

  一些渔产丰富的地方,还尝试了在稻田里一并养鱼的法子,这种方法其实并不算初创,此处一些山脚下的人家以往也曾试过这样的法子,养出来的稻田鱼滋味也不错。

  因而当农官说起这一回事的时候,便有很多人想起了这事,主动领了稻种在田里养起鱼来了。

  不过那些养鸭子的人最开始时还有些担心,这些鸭子会不会在啄食的时候,不小心把秧苗也给啄坏了,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,他们也有了经验,也体会出了在水田里养鸭子的好处了。

  一方面又便利了许多,不必关照着两边,只需要好好照顾这一片田地就是了,另一方面鸭子也会主动啄食水田里的食物,泥沙翻滚,反倒更能使秧苗长得更好。

  因此便能见到,南地的许多人家家中都养了些鸭子在田地里,看起来都热闹得很。

  各地的官员们也很重视这一回的收成,毕竟这可都是他们的政绩啊,而且看这一回陛下的态度,各地今年的收成想必都是要一五一十仔仔细细上报的。

  要是他们更在其中做得比旁人还要出色,说不定就能让圣上龙颜大悦,到时自己或许还能直接被调回京里,当个京官呢。

  就算不能,那么能让陛下对自己留个好印象,到时候等年尾评定政绩外察的时候,自己说不定就能得个上等的公勤廉恪、职事修举。到时无论是提官还是迁任其他职位,都是极为不错的了。

  因此很多想在这一任干出点名堂的官员,都对今年的田地极为看重,三不五时地就会离开官衙,走到城外的乡间农田里,查看如今的情况。

  底下的小吏见到这样的情形,自然也很会揣摩上官的意思,上行下效之下,很多人也会不自觉的关注起今年各处田地的情况来。

  只是收成问题,三分看人力,七分却是要看天公,甚至很多情况下,明明本该收获颇丰的一季,却因为突如其来的天时作乱,一场暴雨或是连日的干旱,就能轻易捣毁一整年的努力。

  而今年的情况却比以往好得多。自从上一次的连月干旱以后,四季天时就正常了许多,雨水也不多不少。这让靠天吃饭的农户们一个个都欣慰不已,感慨于今年终于能过上一个丰收的好日子了。

 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对于农户来说十分头疼的问题,那便是每年快到收获的时候,有时便会闹出来的蝗灾。

  这东西实在没有什么道理,往往都是突如其来,几日之间便能席卷几州几县的。

  这时的很多人们其实并不明白,这些蝗虫都是打哪儿来的,只觉得好像是从远处的天空就这么直直的飞过来的,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天公作怒,才降下来的惩罚。

  以往发生大型蝗灾的时候,皇帝便会出来反思自己,觉得是朕这个皇帝做的不好,才让上天降下了这样的警示。

  那些官员们也会顺势劝解皇帝,觉得当今实在是仁德,愿意为了子民将罪行背负其身,实在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了。

  两番吹捧下来,这事情也就算过了,到时只要等朝廷带着粮食,去救助这些受灾的百姓也就是了。

  而今年,这些地方官员和农户们,自然也是戒备着那不知会不会来,也不知何时会来的蝗虫,毕竟这东西对于他们来说。简直算得上是灭顶之灾了。

  要是一个不好,他们这一年的努力也就白费了,到时别说大丰收,就算是想买到仅仅可以饱腹的粮食也是一件难事。而且说不准又会闹上一次饥荒,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了。

  很多农户想到这一点,不由得有些害怕起来,甚至有些村子里还自发地前去往年常常祭拜的一间小庙,里面祭拜的便是蝗神娘娘。

全本小说尽在乐读小说网!乐读小说网

章节 设置 书页

评论

上一章 | 章节 | 下一章

章节X

设置X

保存 取消